磁鐵礦是強磁性礦物的代表。下圖是鞍鋼弓長嶺鐵礦的磁化強度(J)(下圖a) ,比磁化系數(shù)(x)(下圖b)與外磁場強度的關(guān)系曲線。 圖中J= f (H)曲線OA為基本磁化曲線,它與鐵磁性物質(zhì)基本磁化曲線相似。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oa——磁化過程初期,ab——磁化過程中期,bA——磁化過程末期。在磁化初期(oa段),隨著外磁場強度H的增大,比磁化強度J增加較緩慢;在磁化中期(ab段),J增加較快;在磁化末期(bA段),J的增加又變緩慢。至A點時,J達到最大值。A點以后,H繼續(xù)增大,J不再增加。因此A點稱為磁飽和點。此時的比磁化強度稱為飽和比磁化強度用J最大表示(圖中J最大=108×105安/米·千克)此時的磁化磁場強度稱為飽和磁化磁場強度。用H飽表示(圖中H飽=160千安/米)。
到達飽和點以后,使H減小,這時J也降低,值得注意的是J并不沿原來的磁化曲線AO下降,而是沿著高于AO的另一曲線AB下降,至H=0時,J并不等于零,而是保留一定的數(shù)值,此值稱為剩余磁化強度、簡稱剩磁。用J剩表示(圖中J剩=4×105安/米·千克)。為了使剩磁消失,需要增加一個反方向的退磁場,當(dāng)磁場強度逐漸增大時,J沿著曲線BC繼續(xù)下降。退磁場強度增大到C時,J=O;此時的退磁場強度稱為矯頑力,用H矯表示(圖中H矯=1.7千安/米)。這種磁化強度J落后于外磁場強度H的變化的現(xiàn)象。稱為磁滯現(xiàn)象。
圖中比磁化系數(shù)曲線x=f(H)看出:磁鐵礦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比磁化系數(shù)x值很大,而且不是一個常數(shù),它隨著外磁場強度的變化而變化。開始時,隨著外磁場強度的增大,比磁化系數(shù),迅速增大,并很快達到最大值x最大。達到最大值以后,再增大H,x不僅不隨之增大,反而逐漸減小。不同的礦物,比磁化系數(shù)x不同,x達到最大值所需的外磁場強度H也不同。圖中x最大約為2.5×10-3米3/千克,此時H約為8千安/米。應(yīng)當(dāng)指出,即使是同一種礦物,例如都是磁鐵礦,化學(xué)組成都是Fe304,但由于它們生成的特性(如晶格構(gòu)造、晶格中有無缺陷)不同,它們的J, x,H矯也不相同。
由上圖還可以看出,使磁鐵礦達到最大比磁化系數(shù)所需的外磁場強度是很低的。從理論上來說,磁選過程應(yīng)當(dāng)使礦粒處于最大比磁化系數(shù)狀態(tài),這樣礦粒可以受到較大的磁力,有利于分選。從這點出發(fā),磁選機的磁場強度應(yīng)取達到最大比磁化系數(shù)時所需的磁場強度。然而在實際生產(chǎn)中,選別磁鐵礦的磁選機為72~136千安/米。并非x最大值的磁場強度。這是因為比磁力的大小不僅取決于比磁化系數(shù)大小,還決定于磁場強度和磁場梯度的大小,比磁化系數(shù)雖然達到最大,但因磁場強度太小,結(jié)果使磁選機產(chǎn)生的磁場力不足于克服作用在磁鐵礦上所有的機械力。
上述可知:強磁性礦物的磁性有如下特點:
(1)比磁化系數(shù)很大,比弱磁性礦物大上百倍甚至上千倍;
(2)有磁飽和現(xiàn)象,而且在較低的外磁場作用下就可達到磁飽和;
(3)有磁滯現(xiàn)象,在交變磁場中反復(fù)磁化時具有磁滯回線;即磁鐵礦離開外場后仍保留一定的剩磁;
(4)比磁化系數(shù)不是一個常數(shù),而是與外磁場強度的大小,本身的形狀、粒度、氧化程度等許多因素而變。關(guān)于這些問題在后面敘述。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機電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JDZJ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