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詳情
能夠追問文化遺產和文化政治的關系,能夠針對涉及文化遺產的政策舉措提出建議、異論和批評,應該是文化人類學在文化遺產相關研究方面值得尊重之處。當然,人類學的文化遺產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人類學家經常喜歡從微觀現場去討論宏觀問題,傾向于從個案研究追求普遍性。但文化遺產實踐的現場和個案。其中包括提供必要的傳承場所;第三十六條提出,鼓勵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場所和傳承場所,展示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18)?!豆芾磙k法》第二十四條規(guī)定,文化生態(tài)保護區(qū)建設管理機構應當制定,為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習活動創(chuàng)造條件、提供支持。郴州市北湖鄭州市中原長治市沁源縣懷化市通道縣依托“璞真扎染”店鋪,采取“委托代銷產品”的方式進行網上銷售,實現傳統(tǒng)工藝工作站助力扶貧。6月10日,在云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網和快手平臺,云南中醫(yī)藥大學教授、名中醫(yī)張超為大家?guī)砹祟}為《中醫(yī)為您的脂肪肝“”》的傳統(tǒng)醫(yī)藥網絡講座,宣傳普及、增強體質的醫(yī)學知識。
非遺傳承花費
在政策及實踐層面進一步做出規(guī)范和指導。我們要增進全社會的文化自覺,深刻認識包括民間節(jié)慶活動、人生禮儀、民間工藝及衣食住行用等生活方式在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是僵化的物,而是祖祖輩輩日常生活形態(tài)的累積,內在的意義和境界追求、外在的禮儀、符號等維系著人們心中的共識、意義和秩序,是當代生活和文化發(fā)展的一種人文基礎。對語言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提出了五項對策:1.實施專項調查,摸清語言文化遺產的存續(xù)現狀;2.立法保護,建立語言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機制;3.增強語言保護意識,加強教育傳承;4.與非遺項目相結合,活態(tài)傳承民族語言;5.建立語言檔案館、博物館,實現對語言資源的保護和利用。這些緊密實際提出的對策和建議。
傳統(tǒng)工藝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價值觀念、思想智慧和實踐經驗,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振興傳統(tǒng)工藝,有助于傳承與發(fā)展中華傳統(tǒng)文化,培育和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強文化自信?!肮に嚒币辉~在古代典籍中常與工、巧、藝等詞相關聯。《周禮·考工記》記載,“智者創(chuàng)物,巧者述之。當然也有獲得新的發(fā)展機遇的情形。相對而言,人類學家更為關注“文化遺產化”導致的文化變遷。例如,原本是地方性或族群獨有的文化藝術,現在則成為具有公共性的可被更多人共享的遺產,或成為文化產業(yè)的資源,成為致力于開發(fā)的對象,或成為旅游者欣賞的項目,等等。來自旅游人類學視角對文化遺產的觀光資源化進行的相關研究。
非遺傳承人如何拿證
然而,這兩個命題都沒有得到認真的研究,也沒有從實踐上進行深度的考察和論證,無論是民族文化發(fā)展的前景或者是人類文化發(fā)展的多樣性面貌,現在還都只是朦朧的推斷。而且見仁見智、人各不同?,F實地說,在繼承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中,忙于做事,疏于思考,尤其缺少宏觀的和遠視的思考。對策性的、操作層面的議論多于學理性的、思辨性的挖掘和闡釋。2005(1):52-61.75汪人元.關于昆曲的保護、扶持和振興[J].藝術百家,2005(5):6-8.76胡忌.昆曲,是搶救?還是創(chuàng)新?——為紀念徐凌云先輩誕生120年而作[J].戲劇藝術,2005(4):4-15.77于平.昆曲的生產自救與劇目創(chuàng)新[N].文藝報,(3).柯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