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品詳情
條編酒簍的來歷 山東仁泰出品藤編條簍 白酒儲存酒簍
編簍
編織簍,南方用竹篾,北方用荊條。北方編簍屬桑編類,用桑條、紫穗槐條等。裝液體的簍,(如圖)一般下半截為上大下小的棱臺,上半截漸收攏成圓形口。編時從底起頭,底為長方形,橫緯豎徑,挑一壓一。編底時,緯條左右分別按經(jīng)條等距離留出條子,待編幫時作經(jīng);非幫的經(jīng)條位置,緯條往復編織。編完底,把底的經(jīng)條和編緯預留的徑條向上揻彎,分經(jīng)編幫,規(guī)律仍是挑一壓一。經(jīng)一組為2根,所謂分徑,即把一組經(jīng)續(xù)插2根,變成兩組。遇有條子折斷或細弱,可借分經(jīng)替換。被換條子左右各插一根條子,原條子削掉。分徑的根數(shù),根據(jù)上下粗細變化的需要酌定。編得接近預計高度時,則減徑編肩。減徑與分徑相反,即逐漸減少徑的根數(shù),至口部,再編一寸左右的頸后插口,或稱索口。減徑時,只從角上減,大面一般不減。編織時,徑盡量密,緯要克緊。
糊簍
糊簍所用工具有竹刷子、棕刷子、生牛皮及盆類容器。竹刷子是把竹劈破成細竹篾,捆扎而成。棕刷子是用梳理好的樹棕捆扎而成,相當裝裱書畫所用的棕刷。
材料用毛頭紙(又稱毛邊紙,皮紙之一種)、生石灰、生豬血。
豬血放在廣口容器中,用去皮谷草把兒搓揉去血塊。生石灰用細篩子篩過,去雜用粉。豬血、石灰粉按一比一的比例,加水攪拌,稀稠適度,至起泡為止,洇兩個小時左右。
用竹刷子往毛頭紙上打血(調和好的混合血漿),上面覆另一張紙,用棕刷子蕩平。如是把7張紙粘合在一起,稱一封。一封紙粘好,略團揉后搭在手腕上,手伸入簍中把紙粘在事先刷好血漿的簍內壁上,用手覆平。如此只到把簍內壁貼滿。貼紙時一般從角上起頭,紙與紙間搭接3分左右即可。因為手工抄的毛頭紙邊上薄,接頭處基本是平滑的。一封紙貼好后,用水把牛皮洇軟,手抓牛毛用牛皮一面搟壓,把紙間氣泡搟出,使之平整結實。搟壓后晾干,再糊二封。根據(jù)簍的大小,一般糊2封~3封紙。除內壁外,簍口、頸、肩、底外面也用同樣方法糊紙。簍棱臺部分外壁,上下各糊2寸,上與肩相連,下與底相連。
豬尿脬內裝麥麩或棉籽皮扎緊作簍的蓋,塞入簍口嚴絲合縫,不灑液體不走味。過去,酒家用壇子裝酒,也用這樣的蓋。過去還有一種大型盛酒器,稱酒海。酒海系用荊條編織,用上述脬簍法糊毛邊紙,一般糊3封~4封;截面為橢圓形,長軸三四米,短軸二三米,高兩米左右。